打印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长期高尿酸血症可能导致痛风、肾结石、慢性肾病等疾病。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本文将详细介绍相关措施和建议。

一、预防尿酸升高的措施

  1. 饮食控制
    • 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肝、肾)、浓肉汤、海鲜(沙丁鱼、带鱼、牡蛎)、红肉(牛羊肉)等。
    • 减少果糖摄入:含糖饮料(碳酸饮料、果汁)、甜点等会促进尿酸生成。
    • 多吃低嘌呤食物:蔬菜(如黄瓜、番茄、白菜)、水果(樱桃、草莓、蓝莓)、低脂乳制品(牛奶、酸奶)。
    • 限制酒精:尤其是啤酒和白酒,酒精会抑制尿酸排泄。红酒可少量饮用(每日不超过150ml)。
  2. 保持健康体重
    • 肥胖会增加尿酸生成,建议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减重,但避免快速节食或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升高尿酸)。
  3. 多喝水
    • 每日饮水量建议2000-3000ml,促进尿酸通过尿液排出(肾功能正常者)。
  4. 规律运动
    • 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每周5次,每次30分钟,避免剧烈无氧运动。
  5. 避免诱因
    • 寒冷、疲劳、应激(如熬夜)、关节损伤等可能诱发痛风发作。

二、尿酸升高的治疗

(一)非药物治疗

  1. 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和运动方案与预防措施一致,需长期坚持。
    • 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压、控糖(高血压药物可选氯沙坦,兼具降尿酸作用)。
  2. 碱化尿液
    • 尿液pH值保持在6.2-6.9有利于尿酸溶解,可遵医嘱口服碳酸氢钠(小苏打)或枸橼酸钾制剂。

(二)药物治疗

  1. 急性痛风发作期治疗
    • 止痛与抗炎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依托考昔(需警惕胃肠道副作用)。
      • 秋水仙碱:小剂量使用(发作24小时内效果最佳)。
      • 糖皮质激素:用于无法耐受前两者者(如泼尼松短期口服)。
  2. 长期降尿酸治疗
    • 适用人群
      • 痛风反复发作(≥2次/年)、痛风石、肾结石、慢性肾病或尿酸>540μmol/L(无症状者>540μmol/L也需治疗)。
    • 药物选择
      • 抑制尿酸生成
        • 别嘌醇(需筛查HLA-B*5801基因,避免严重过敏)。
        • 非布司他(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注意心血管风险)。
      • 促进尿酸排泄
        • 苯溴马隆(肾结石或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需大量饮水)。
  3. 合并症管理
    •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需同步治疗,避免加重尿酸代谢异常。

三、注意事项

  1. 定期监测
    • 尿酸目标值:一般<360μmol/L,痛风石或慢性肾病者需<300μmol/L。
    • 每3-6个月复查尿酸、肾功能、尿常规。
  2. 避免误区
    • 单纯控制饮食仅能降低尿酸约10%-18%,严重者需药物干预。
    •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是否用药需由医生评估(一般>540μmol/L建议治疗)。
  3. 慎用保健品
    • 部分宣称“降尿酸”的保健品可能含不明成分,建议优先选择规范治疗。

四、何时就医?

总结

预防和治疗高尿酸需结合饮食、运动、药物等多维度管理,目标是减少痛风发作、保护肾脏及心血管系统。个体化方案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制定,切忌自行停药或滥用偏方。

(智能大数据提供,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