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婆罗洲文化节-华族文化风采,由诗巫潮州公会呈现潮州出花园于2023年7月20日(星期四)晚上7时30份假诗巫城市广场-民俗文化馆举行。届时,诗巫潮州公会永久名誉主席本固鲁蔡雄基受邀担任主宾。诗巫潮州公会当晚将介绍潮州民俗【出花园】、潮州孩童表演潮州畲歌【红屐桃】及呈献潮州民俗【出花园】供民众欣赏。
出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和客家地区的一种成人礼,寓意未成年的孩子像在花园中一样,但孩子虚岁15岁时便已经成年,要将其“牵出花园”,让其有独立生活的意识。“出花园”仪式提醒孩子成年后要面对世界,要有承担,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
此仪式一般会在农历三、五、七月举行。
“出花园”这一天,孩子要在浸有12种不同鲜花的水中沐浴,然后扎上红肚兜,穿上外婆送的新衣裳和红木屐。穿戴整齐后祭神,拜别床脚下的公婆神,然后扔掉香炉碗,吃甜菜汤圆和象征长寿的面条等。表示长大成人,神明保佑,一生平安。
历史传说
传说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少时读书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一天,他放学回家,见有老者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上髻”。老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一页对联纸。林大钦站了一阵,对曰:“牝羊颔下须。”对得好,老者将公鸡送他。回到家里,他父亲将公鸡宰了,烫熟后砍了个鸡头奖励大钦,以示独占鳌头之意。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潮人认为这是个好兆头,在孩子入学时就给买双红皮屐,给他抱大公鸡,孩子出花园时就给吃鸡头。
节日风俗
在澄海,父母采来12种不同鲜花,浸在水里给孩子沐浴,母亲给孩子扎上自己亲手缝制的新腰兜,兜里一般放着12颗桂圆和2枚“顺治”铜钱。
出花园之日,成年的少年有许多拘束和讲究要遵守。现今,许多仪式内容有所简化。
在汕头市潮阳区的关埠镇,出花园的孩子会收到红包,收到红包了,父母需给回礼,买些喜庆的东西送过去,包括食用油、白糖、饼等;这各家有各家的安排。潮安县要用12样鲜花泡水给出花园者沐浴;要换新衣,穿红皮屐,围新肚兜(肚兜里藏桂圆和“顺治”钱)——而且这一身行头必须是舅舅家送的;当日要躲在房子里。除拜公婆神,还要拜花公花妈。
男出花园者,祭品中要有一只公鸡,女者用母鸡,要请亲族吃酒菜。
澄海县风俗与潮安县大体相同。饶平县用榕树枝、竹枝、石榴花、桃树枝、状元竹、青草各一对合12样泡水给出花园者沐同时进食,祝贺出花园者“换上成人肠肚”,与童年告别。揭西县出花园者之家要给亲友赠送酵踝、鸡鸭,亲友回敬布匹。
仪式细节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一种成人礼习俗,年满15岁的孩子要举行“出花园”仪式。因各地习俗不同,比如,有些地区只给女孩“出花园”,有些要用12种鲜花泡水给“出花园”者淋浴等等,所以现以揭阳市区为例,浅谈一些“出花园”礼节。不再祭拜“公婆母”潮汕人认为,小于十五岁的孩子是生活在“花园”里的,由一对称为“公婆母”的神灵庇护着,孩子能不能长大成人,全靠这对神灵的恩赐,所以潮汕人对于祭拜“公婆母”向来很重视。生活在“花园”里的小孩子每年七月七要祭拜“公婆母”,以祈求健康成长;而出了“花园”的孩子已经不再在“公婆母”的掌控之中了,以后的七月七将不再祭拜“公婆母”了。
“出花园”也属客家地区的一项成人礼俗,客家人在孩子满十六周岁时行 “出花园”仪式,以示孩子已成人。当然,有些家族只为男孩子举行此项典礼。“出花园”之时日择选尤为慎重,要看过皇历,求神问卦,在获知没有“冲撞”“忌讳”的前提下,才能举行。仪式大都选于农历七月初七(因这天为“五福菩萨日”)进行,亦有另立吉日者,不一而足。该日让孩子沐浴更衣,穿戴新衣裳、新帽子,拜祀祖先灵位,感恩神明福荫庇佑。进餐之时,一般请“出花园”的孩子敬坐“上横”首位,男的食公鸡头,女的则食母鸡头,且由孩子先举箸夹食,把所有食品均食一遍。全家人轮番祝福其从此成人立业。
身穿新衣,脚着木屐,头戴“石榴”花
“出花园”这天,小孩子要穿舅舅送来的新衣,木屐,一般为红色。当然,现今很多繁琐礼节已经被简化,舅舅可以直接送红包给外甥(女),让孩子自己置办。并且,这天早晨,父母会让小孩子把一枝带有吉祥意义的“石榴”花别在耳朵上。
吃早餐,“咬”鸡头
这一天吃早餐,一般是凑齐八人,早餐有公鸡一只,甜品,青菜等各种拼凑成八道或十二道菜。就餐座位也是有讲究的,“出花园”者坐上正位,鸡头朝着他(她),由“出花园”者自吃,鸡头便成了他(她)的专利。其意义是,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兴旺发达。“出花园”者举箸之后,别人才可以吃东西,每一种食物都是这样。当出花园者属鸡时,应该以鹅代鸡。宴请亲朋好友,收送礼物这天中午,备办丰盛的午餐,宴请亲戚好友。席间,家人、亲人向孩子祝愿,赠寄美好的愿望。“出花园”前几天或当天,亲戚们都会前来送礼,或是红包或是礼物,礼物是给“出花园”主角的,但一般是由父母操办,进行回礼。
其他在揭阳,有一个说法,出花园这天,孩子不能跑太远的地方,甚至不能过桥。这一天,孩子只管玩、吃,不用做任何家务活,最后一次由父母宠着。为图个好兆头,孩子说的话,提出的要求,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一般都不会被拒绝。
古代情况
中国古代男子15岁“束发”“成童”,即少年成年加冠礼在20岁,女子成年“及笄礼”在15岁;各少数民族男女成年礼的年龄各有不同,一般在18至20岁之间。
潮汕有句俗语:“十五成丁,十六成人。”给15岁者举行成人礼,说明将成人岁数提前。
潮汕地区过去的成人加冠礼,府县志多无记载,惟清嘉庆《澄海县志》有载,谓时在男子结婚之前,家人为其预备冠巾,冠巾由族长授予。举行仪式时,由赞礼的人致祝词,然后加冠。
此俗仅在士大夫家庭中偶有举行,平民无此俗。
女子则在将嫁时,用笄把头发簪上成髻,就是及笄,不论贵贱都这样做。
在此之前父母要准备好各种糕点以便祭神,并要为孩子准备好新衣服在出花园当天穿。
在当天,会广邀好友亲戚前来庆祝,在此时会将三牲果晶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晾晒用的竹箕)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祭拜,诉说孩子已经长大了,还会煮上十几个鸡蛋由孩子吃下表示吉祥。
接下来就是请客人入席,摆上酒菜。
在这其中会在出花园的孩子前面摆上一只鸡,其他人不能动。
有条件的一般还会摆上很大的螃蟹,意为“拜蟹手足”(在潮汕话中的意思是手脚多动),即告别儿童时代。
而且在出花园当天,孩子会一直很悠闲不能干活,最后一次由父母宠着。
还有的那天要早早起床,穿上大红的新衣,还要穿红色木屐,连内衣也要大红色的。
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要到家里来吃中饭。吃午饭前,出花园的孩子要先吃 1.猪大肠炒蒜 2.韭菜炒蒜 3.猪肝炒蒜 4.猪心炒蒜 5.春菜炒蒜 6.猪肺炒蒜 7.汤圆(一定要吃两个 好事成双)等共9种,拜祭的有三禽,要咬一下鸡头和鸡屁股,意为长大了。
因为在当地,未满15岁的孩子不能吃鸡脚,因为人们认为吃了鸡脚的小孩手会颤抖,写不好毛笔字。
然后大家一起吃饭。出花园这天不准把电话打出去,不能见生人,不能出门,凡事都要百依百顺,无论是孩子对爸妈说的,还是爸妈对孩子说的,都要说个“好”字,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拒绝,以图个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