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花园”是潮汕人为孩子告别童年而举行的一种成人礼,是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成人礼俗。有15岁男女的家庭,要在旧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在这一天,意味着孩子要告别童年,迈向成人行列。文化节第七日登场的是潮州出花园,由诗巫潮州公会主办。当晚,诗巫潮州公会特别展示出潮州出花园的仪式。
诗巫潮州公会永久名誉主席本固鲁蔡雄基致词
蔡雄基:吁巫华团,進行民俗文化大转型
诗巫潮州公会永久名誉主席本固鲁蔡雄基吁请诗巫省华团作为华社的最高领导层,义不容辞做领头羊,把诗巫各地缘性和血缘性组织的传统民俗文化去芜存菁,熔炼成为一炉,来个民俗文化大转型,成为诗巫华社独具一格,共同拥有的特有民俗文化,把我们的民俗文化移风易俗,不断地萌生及演绎出新的具有魅力的民俗。
他强调,如何去继承及发扬光大优秀的中华民俗文化,是当今华社组织各领导所应关注及当仁不让的任务。
蔡雄基在2023年婆罗洲文化节华族文化风采“潮州出花园”活动上致词时,表示他非常认同及赞赏诗巫省华团在英明能干的会长刘仁样,以及他的一支优秀团队,在今届婆罗洲文化节的华族文化风采中所推出的一系列有关中华民俗文化的活动,借以推广与与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让年轻一代对自己的民俗有更进一层的认知,以促进他们对自己文化传承的使命感、责任感与荣誉感。
他指出,民俗文化可说是我们人类最低层的文化,它是人类民间的一种从古老传统生活方式与风俗,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一代代遗传下来,演变而成。
“简单来说,民俗就是我们口中常常所谈到的如民间信仰、礼仪、民谣、民舞、传统节日、衣、行、吃、住等的习俗,尤其是我们中华民俗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异彩纷呈,至今犹胜,这些民俗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文化发展的基础,我们的“根”,也是我们的骄傲。”
蔡雄基表示,处于当今这个所谓的经济全球化,科技资讯,日新月异的时代,传统的民俗文化让许许多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有一种迷信、古老、封建,不符合科学的低层文化。
“无可否认的,民俗文化有其糟粕之处,但它也有其精华,它虽然不是法律,但它是我们生活中一种无形的社会规范,是一种约束力,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行为与善恶行为的标准规范,这些都是建立起一种和睦共处的社会准则。”
筹备会主席舒协顺致词
舒协顺:“出花园“提醒孩子成年后要有所承担
筹备会主席舒协顺在致词时,讲解何谓“潮州出花园”成人礼,并表明花园“种种礼仪背后所代表的含意众多。
他称,这种仪式流传至今,已经几百年的历史,但是不论在大马的潮州人群中,还是在内地潮汕人中,仪式内容依然不变,不过现今的潮汕各地,并不是处处都保留有“出花园” 的习惯。
他解释,“出花园”仪式最主要是提醒孩子成年后要面对世界要有承担,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
他续称,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出花园”的仪式在逐渐淡化,“出花园”的习俗已经演化成一个简单的仪式,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不论形式怎么变化,“出花园”的意义不会被改变的。
武吉阿瑟区州议员钱进一为“潮州出花园”活动主持开幕击鼓仪式。
诗巫潮州公会主席舒玉麒(左6)赠送红木屐予武吉阿瑟区州议员钱进一。
筹备会主席舒协顺(左七)赠送感谢状予诗巫潮州公会永久名誉主席本固鲁蔡雄基。
诗巫潮州公会孩子演绎畲歌。
畲歌(shē gē)把用潮州方言唱的歌谣称为“畲歌”,“畲歌”是因沿用畲族的歌谣而称,其一般格式为七言一句,四句为一条,每条成为一个乐段,亦即一个叶韵单位,畲歌格式被潮州歌册采用,而且潮州歌册还秉承了畲歌的史诗形式和“小说歌”的形式,经过长期的影响、融合,畲族文化已成为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吉阿瑟区州议员钱进一在主持洒花水仪式。
潮人习俗文化-出花园
仪式
“出花园”是潮汕人为孩子告别童年而举行的一种成人礼,是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成人礼俗。有15岁男女的家庭,要在旧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在这一天,意味着孩子要告别童年,迈向成人行列。 [4] “出花园”仪式提醒孩子成年后要面对世界,要有承担,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
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出花园”的仪式在逐渐淡化,“出花园”的习俗已经演化成一个简单的仪式。可以肯定的是,不论形式怎么变,“出花园”的意义不会变。
擦干净出花园。
身穿新衣,脚着木屐,头戴“石榴”花
在“出花园”之日,要采用12种不同的鲜花,浸在水里给孩子沐花水浴,让芬芳洗尽身上的孩子气,接着围上新肚兜。肚兜里压着12颗桂圆和两枚“顺治”铜钱,象征着孩子大富大贵。再穿上新衣服和新木屐,好让孩子跨出花园一帆风顺. 潮汕人认为,小于十五岁的孩子是生活在“花园”里,由一对称为“公婆母”的神庇护着。孩子能不能长大成人,全靠这对神灵的恩赐,所以潮汕人对祭拜“公婆母”向来很重视,生活在“花园”里的小孩每年七月初七要祭拜“公婆母”,以祈求健康成长. 穿戴整齐后祭神,拜别床脚下的公婆神。
洒花水仪式后喝下腹内汤。
在“出花园”成人礼上,其中一项仪式是咬鸡头。
这一天吃早餐,“出花园”者坐上正位,鸡头朝着他(她),由“出花园”者自吃,鸡头便成了他(她)的专利。其意义是,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兴旺发达。出花园者在当天要吃炒猪肠猪肚,即出花园者“换上成人肠肚”,意思是说,抛弃不成熟和肮脏的东西,增添新的知识,以成人的姿态出现;二是寄意祈望小孩长大成人后有“肚内”,即知书识礼,明白事理,懂得忠孝节义,待人有度、成熟。
历史传说
红木屐 咬鸡头
传说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少时读书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一天,他放学回家,见有老者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上髻”。老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一页对联纸。林大钦站了一阵,对曰:“牝羊颔下须。”对得好,老者将公鸡送他。回到家里,他父亲将公鸡宰了,烫熟后砍了个鸡头奖励大钦,以示独占鳌头之意。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潮人认为这是个好兆头,在孩子入学时就给买双红皮屐,给他抱大公鸡,孩子出花园时就给吃鸡头。
武吉阿瑟区州议员钱进一(右六)等人一同展示红木屐。
潮州出花园仪式后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