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巫诗潮吟社社长黄政仁说,该社与诗巫中华文艺社联办的“读诗班”因疫情时期而暂停,目前未恢复读诗班,将会商议恢复学习的适当时间。
他说,“读诗班”开班五六年,每星期三晚上7时至9时,在诗巫闽清同乡会场地学习,由资深导师义务传授汉语古典诗词。由于冠病疫情发生,读诗班因而暂且停课。
黄政仁称,诗潮吟社是在诗巫垦场十多年后开始活跃,始于1917/1918年间,当时英国殖民时代不需要注册。吟诗活动由文化人带动,早期移民到诗巫的“三师”(教师、中医师及牧师/神父)皆称为文化人。这三类人闲暇之余吟诗做诗钟,一直流传,至1958年正式注册成为合法社团。
诗钟传入诗巫开花结果
“早期南来的移民,因孩子长大要念书;或携眷南来的孩子也要上学识字,因此需要教师教导。当时医药不发达,移民过来的人生病很辛苦,需要中医师,以及福州垦场港主黄乃裳就是一名牧师。
黄政仁说,诗潮吟社历史悠久,我们有责任继续推动传承。因文化历史演变,诗钟在中国及台湾地方渐渐式微,不过诗钟传入诗巫后开花结果,就连教授学者都感惊奇。诗巫曾经办过东亚诗词研讨会,海外与会者甚稀奇诗巫拥有悠长历史的诗社。
曾经风靡中国两百多年
“诗钟出现在清代咸丰年间,风靡中国两百多年,文化界人士都在写诗钟。古代读书人要会八股文,八股文为上京科举考试法。八股文中有两股如诗钟要做对仗,后来成为一种风尚,非考科举的人也融入吟诗游戏。”
星洲“每日一題”傳播詩鐘
黄政仁透露,诗钟为福州文人独创,现在中国大力推广诗钟,福州诗钟被列为中国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诗巫诗潮吟社与中国闽清县政协梅声诗社结为姐妹社,携手推广诗钟文化。如今透过星洲日报的“每日一题”平台传播诗钟,让更多人认识诗钟。
“中国姐妹社每星期一至五透过手机微信把题目传给我,我再转发至诗潮吟社群组。我们很荣幸与中国诗钟爱好者一起参与学习写作诗钟,发表作品。”
黄政仁说,“每日一题”参与者除了诗巫人,也有来自海外,每天汇集30首作品。对中国古典有兴趣者都欢迎学习诗钟,他也透过线上教导古晋、亚庇、山打根、斗湖的兴趣者,他们也慢慢在掌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