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巫华团活动幻灯片

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田调工作队,于5月13日(星期六)上午在会所举办了一项小型报告会,以让队员彼此分享今年3月11日到砂拉卓及荷万进行田野考察时所获心得,同时也藉此对该次田调工作进行了检讨。

报告会以播放一段2008年到砂拉卓进行田调的视频作为开始,以回顾文协首次在该地进行田调的情景,并缅怀曾参与那次考察活动的已故成员。

在报告环节中,有多位成员分享了他们参与砂拉卓及荷万田野考察的一些观察。文协执行主任蔡增聪首先以演示文稿方式,报告了他对荷万早期华人社会结构、天云宫创建年份、义山墓碑,以及雷州人早年在当地活动的一些观察,他也以砂拉卓早期的一个民间组织—光汉书报社为例,建议进行田调考察时,也要注重搜集早期地方领导层及组织的史料,以了解影响地方社会演进的各种因素。

成员杨诒钫在会上提出她参于此次田调所作的一些观察,她尝试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透过观赏街道寻常生活画面,自然景观,以及对队员们田调访查的侧写,来勾勒出田调工作背后的情趣。

另一名成员阮光安则以自身的田调经验作为例子,谈到个人田调及团队所带来的不同体验,他对文协田调队伍到了田调地点可以兵分几路、分工合作认为是长期培养的默契所致。他也认为文协田调工作可以用契而不舍,细水长流的来形容。他表示田调工作另一作用是带动在地人对史料保存的重视。人事物的变迁让田调工作永远赶不上时间所带来的变化。阮光安认为由民间团体所组成的文协田调队伍,能力虽然受限,但还是应尽力而为,去完成所设订的工作目标。

参与该次田调的历史爱好者李建川也在书面分享中,提到他结合文献,包括砂拉越公报、前人著作及实地田调访谈,对荷万小镇历史及地方掌故所作的一些探索。

在综合讨论中,文协历史组副主任林礼长建议,往后进行田调前,应先开一次准备会议,让参与的全体人员,对考察的地点及历史背景有更多掌握,也方便任务的分配,成员黄其亮也赞成上述建议,另外,他也提到方言的掌握对田调工作的影响,查访人及受访人如具有共通性,则可以让交流更为深入及顺畅。出席报告会的一名文协文学组成员李炎城,则分享了他参与华人义山资料整理的一些经验。

出席本次报告会的文协财政江宗渺,提到了他初次参与田调工作的感想,他很欣慰文协有一群关怀族群文化历史的人,投入田调的工作,到砂拉卓荷万进行考察虽只有短短一天,但没想到大家竟然有如此多的收获。文协名誉会长本固鲁蔡雄基在总结中,回顾了他参与文协田调工作的体会,他提到田调工作对搜集及保存先人拓荒史迹的作用,像墓碑的搜集,对了解早年地方的社会结构及拓荒的年份,便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与在地人交流沟通,以唤起大家史料保存的意识,也是田调的一项重要使命。他认为田调是持之以恒的工作,看到文协田调队伍近年来有新人的加入,他表示深感高兴。

报告会历时一个小时三十分,参与者均认为有不少的收获,并希望成为每回田调后的常态活动。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