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进年轻一辈对诗巫历史及文化的认识,同时协助学校推广户外教学活动,以让学生能透过亲身参与,实地考察,发掘家乡历史,体验课堂外学习的乐趣。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特于7月1日(星期六)举办了一项”聆听诗巫老街的故事”导览活动。本次活动共邀请三所郊区光民、公民及建兴三所郊区独中学师生及文史工作者约30人参与。
诗巫开埠迄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经历岁月的淘洗,在景观方面有了不少的变化,而城市发展的历史,也逐渐湮没在许多人的记忆中,以致年轻一代许多都对家乡的历史了解不多。诗巫老城区是诗巫早年生活的中心,每条街道都有着诗巫人过去生活的历史痕迹,透过本次老街导览活动,文协希望让参与者能更了解地方历史,从而衍生对家乡的情感及热爱。主办单位文协也鼓励参与学生,回校后将参与观察所得,与同学交流分享,同时鼓励学校主办更多户外教学活动。
文协安排名誉会长本固筒蔡雄基、历史组副主任林礼长和永安亭大伯公庙文教主任蔡宗贤,担任解说员。随团人员包括财政江宗渺、执行主任蔡增聪、民俗组主任余雪兴、成员杨诒钫和李炎城。
导览活动首站从永安亭大伯公庙开始,导览路程包括老街、海唇街、马克律、中街、 十字街、打铁街,终站安排在爱莲街富雅各广场,并颁发参与证书作为导览活动结束。
在文协精心安排下,师生们漫步诗巫老城区,聆听这些老街和老建筑物背后的故事,让年轻一辈对诗巫历史和建筑有进一步认识。导览员图文并茂的生动解说,博得阵阵掌声。
蔡雄基:老城区古早味有保留价值
蔡雄基自小在老城区长大,对这里有份怀旧。他称,当年到戏院看电影是种休闲乐趣,丰富了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早期戏院空间有限,看完戏出来满身臭汗和烟味,就连买张票都辛苦,甚至是人挤人盛况。许多老一辈的还记得,当年皇宫戏院播放的《刘三姐》电影连续上映数个月不衰的记录,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他称,诗巫老城区一带的建筑物原有面貌都已改变,早期的建筑物最高只有两层楼。老建筑有其价值和味道,与民间老行业,两者是相辅相成,能吸引游客到访,同时老建筑也代表著诗巫人的尊严和骄傲。若全都“改头换面”,走到哪看来都一样的话,这古早味不见了,也不是游客想看到的。
蔡雄基也分享在历史记载,在1949年有名马来烈士罗斯里多比刺杀港督,当时轰动了整个英国和英殖民地。
林礼长:纪念服务福州移民的富雅各
林礼长指出,富雅各是来自美国卫理教会的传教士。由于黄乃裳带来了福州移民不久,1903年离开返回中国,美国“红毛人”富雅各于1904年起,被白人拉者查尔斯布律克任命为砂拉越福州人的领袖,直到1935年2月11日在砂拉越古晋逝世。因此,福源堂旁边的“富雅各广场”,便是为纪念这位在诗巫福州人移民中服务的美国人而建设,成为诗巫市中心历史走廊的一部份。
他称,福源堂创始于1905年。由富雅各教士由新珠山迁居诗巫市中心,在福华公司店屋内讲学和聚会。1908年,在爱莲街购地建屋子,上层为教士住家,下层为学校教室,并有做礼拜场地。后来,全间屋子改为毓英女校,旁边仍然是教堂。直至1924年,才开始募捐建教堂。一位美国寡妇为纪念其亡夫而奉献一笔巨款为建筑费,故英文名称为“MASLAND CHURCH”。
文协财政兼诗巫省华文独立中学董事联合会秘书长江宗渺表示,经过这趟老城区导览,通过本地导览员的讲解,让人重新认识诗巫,也发现诗巫之美,更爱诗巫。希望学生日后毕业学成归来,不要忘了为诗巫作出贡献,加入文协,发扬文协。
林礼长(左)与蔡雄基以旧图片来对照新建筑,还原当初一段历史。
参与者与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成员在导览结束后合影。前排左起为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财政江宗渺和永久名誉会长本固鲁蔡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