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巫华团活动幻灯片

文:洋平

上幾週我參與了教會拍攝聖誕節微電影創作,參與過程裡面,感覺自己回到了大學時代。詩巫雖是個小地方,但有很多攝影師一直努力於本地拍攝創作,砸大錢買了昂貴的拍攝、剪接器材,為的就是能製作出不同凡響的電影成品。

在參與拍攝錄製期間,發現到詩巫人對於拍攝還是很生澀,尤其整個的製作流程裡,還是欠缺經驗和他人的指導。拍攝的工具基本上不一定要貴,大台攝影機就是好,最重要你會抓取角度。我們這裡的拍攝錄製的時候,攝影師還是屬於在一個角度取景,中景的距離就一直是中景的距離,不會活潑運用鏡頭。

演員的演技方面也還是需要加強,比如一對男女講話,除了講話,有時候還需要一些的肢體動作、表情,而不是當一個背稿的機器人,就像現實生活里和朋友聊天喝茶,我們有時候會有自己的肢體動作,為了豐富自己的講話內容,可是到了拍攝的時候,完全就變成了一台機器人。

我在負責充當醫護人員的角色的時候,雖然我看了很多有關醫療影集,但輪到自己進入角色的時候,頭腦完全空白,真的就像一台背稿機器人一樣,只為了趕緊把這一幕的台詞說完。難怪為什麼港台藝人他們在進入演藝圈前,都需要上演藝課,不止要融入角色,把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還要很生動自然。

拍攝電影除了有好的劇本之外,最重要就是分鏡圖,分鏡圖的作用是要讓整個拍攝團隊容易抓取角度,演員的走位,拍攝演員的角度。倘若沒有分鏡圖,演員就不知道攝影師要取的是什麼角度,他們不曉得自己該怎麼站,往哪個方向走,好方便攝影師取景。分鏡圖同時也是給編劇和導演先有一個畫面的概念,如此拍攝的時候,大家都曉得整個的運鏡。

我們常常在一點的影集裡會看到幕後花絮,總會有一個打板,等著聽到action和good take或cut。這個打板的作用不只是告知在場的所有工作人員和演員預備,還是剪接很重要的部分。打板上面會記錄第幾個場景,第幾次拍攝,從幾分幾秒開始至結束,這是場記的工作。場記就是要利用分鏡圖將開拍到結束的鏡頭拍攝時間記下來,還得記錄這個場景拍了第幾次,哪一次的記錄是導演有喊good take,都要記下來,方便剪輯師進行後制的工作。

拍攝沒有場記做記錄,辛苦的就是導演和後制人員,因為拍攝鏡頭多不勝數,如果不按照場記的記錄,後制人員就要辛苦的費心費神費時把一個個的鏡頭找出來,如此就會拖慢整個影集完成的時間。詩巫的一些創作團隊似乎就不看重場記和分鏡圖,也許是因為整個的作品不龐大,對他們而言就覺得是無謂的東西吧!但如果有一天真的要往更高層次,這些的工作都不可忽視。

製作一部影片不論放映時間多長,團隊溝通非常重要,導演真的不能自以為自己經驗豐富,就不跟編劇和團隊成員溝通,凡事要聽從他,這會讓觀眾看出影片是缺乏同心合意的完成。影片製作團隊真的不要低估了看影片的觀眾,更不要說他們不懂電影藝術啦!只有同心,影片才能十全十美的呈現出來!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