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洋平
去年朋友送了我兩箱的書,今年才開始閱讀了第一本《走風的人》,作者是台灣一名排灣族人,故事內容真的寫得很精彩。這本書敘述他父親帶他去森林裡打獵,而作者本身是一名警察,父親為了要傳承排灣族獵人的習俗,經常帶作者前往森林打獵。我們或許對於獵人這個名詞產生反感,認為獵人都是冷血、殘忍、不愛動物的人,但其實在《走風的人》裡可以看到他們並不是一般既定印象的那種獵人,他們反而比我們城市人還熱愛及尊重森林及所有的生態。
《走風的人》告訴讀者只取當取的事物,不可以貪獵,因為貪獵會造成生態不平衡,就算是動物也知道不可以貪獵的道理,因為過度的獵殺動物,遲早獵物會被自己吃完,到時候自己反而會餓死,同樣在人類身上也會面臨如此問題,就算不會餓死,也會導致生態失衡。
讀者的父親非常熱愛自己的土地,即便他是身為一個獵人,但是你可以從他身上看到對大地的知恩圖報,他不是一個貪獵的獵人,即便他獵到了一只獵物,當他看到還有第二隻獵物的時候,他不會就此停下獵物,因為他說大地給你什麼獵物,你就取,大地沒有給你的獵物,你不要去討獵,就算你所設的獵陷是要給山羊,但卻獵到了水鹿,你也不可以埋怨或拒絕,因為這是大地所賜給你的獵物,必須甘心樂意的接受,如此下次的打獵才會獲得你所想要的獵物。
在這本《走風的人》故事裡,不只是教導狩獵,同時還教你如何辨別來到這片土地的是有哪些動物,有幾隻、有大有小等等,這是經驗累積已久的獵人所觀察得到的成果。他們在森林裡走的時候,由於藤蔓很多,也有大樹矮樹等等,他們不會邊走邊砍,反而會以身體的扭動、匍伏前進來避過藤蔓、矮樹叢林。甚至沒有帶足夠的飲食水,他們也知道哪一棵樹的藤蔓裡的水可以喝,喝完了就會用泥土封住切口,如此其他的獵人也可以享用到水喝。在打獵過程裡最好就是輕裝上陣,但如果遇到肚子餓了,獵人就會從不同的樹種尋找食物,而這食物相信城市人不敢吃,但卻是果腹的最佳食物,那就是躲在樹裡的蟲。在打獵的過程裡,遇到了獵物,在開槍前要先仔細環顧四圍,這只獵物打了下來是不是很容易就找得到,如果獵物所站的位置剛好背後是懸崖,那就必須放棄這只獵物,因為獵人若將它打了下來,也很難下去懸崖裡找獵物,那不如打位置容易找得到的獵物就不會“浪費”獵物了!
很多人一直說台灣原住民何其的殘忍,但是從這本書上可以看到真正野蠻的是城市人,當城市人開始好獵物的時候,他們會不斷的獵殺森林裡的動物,只為了那一刻的“榮耀”而獵殺,對於原住民而言,獵殺動物是有它的原則在裡面,不是所有的動物都可以獵殺。當城市人開始好打獵之事時,台灣的森林已不受到尊重,也不對大地帶有感恩之心,對於動物更是能獵多少就是多少的氾濫,看在原住民的眼裡城市人才是真正冷血無情的獵人。
現在這個時代講究儀式感,而《走風的人》裡無論到森林的那一片土地,或看到哪一些動物,或獵到的動物,他們都會有自己的儀式感,他們會不斷地感謝上帝所賜予他們豐富的獵物,他們會對大地、所獵到的獵物講出感恩的話。打獵結束離開森林前,也都會有一種的儀式感來表明今天的打獵結束了。這本書告訴讀者們對萬物都當存感激、珍惜,即便我們不是獵人,我們是城市里普通的上班族,這本書所寫的也很適用在自己的生活周遭,就看你是用什麼角度來閱讀《走風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