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茗豪(本会实习生)
网络霸凌问题在近十几年来一直都是人们所面对却又无法被完美解决的灰色地带。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文化传播、资讯分享等变得比较早时更加方便,与此同时,不法分子也蠢蠢欲动,借助互联网之便利来达成自己的各种目的。
与电子诈骗、线上赌博等不同,网络霸凌所涉及的群体、起因等各要素模糊不清,因此警方欲对霸凌群体实施惩戒是非常困难的事。
现时代,人们可以自由对网上的所见所闻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在屏幕的保护下,他们失去了对自身言行的责任感,打着“言论自由”的牌子肆意评价他人或他事。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无意还是有心,他们的一句评论都可能对当事人造成心理上难以磨灭的创伤和阴影。尽管他们知道这种情况可能发生,但他们却还是不以为然,毕竟屏幕对面陌生人的感受与他毫无关系。
在2023年6月,一位一年级学生在校内被老师撞伤后送往医院不治身亡,母亲接受采访时惨遭网友评论其长相穿着,怀疑是为了热度作秀而遭网暴,随后不堪压力坠楼自尽。在此期间更有网络红人不分青红皂白跳出发声一齐污蔑这位母亲,真是令人心寒。
此外,还有“受害者”会在网上发布“证据”,引导风声让网友攻击他人,而使“施害者”在还不知情的情况下遭受网暴,反驳的声音被巨浪般的“正义讨伐”淹没;直到后来事件反转,原来的讨伐声不约而同地倒向另一方,从始至终没有人向那位“施害者”致歉,就如从来没发生过一样。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指出,马来西亚在2020年网络霸凌民调中,位居亚洲国家排名第二。网络霸凌之所以如此猖獗,其根本原因在于施暴风险低,无需付出任何责任。网络账号不像身份证那般绑定个人信息如指纹、长相等,所以警方追踪其账号主人犹如大海捞针;即使账号遭举报封禁,号主仅需将其注销并另开新号即可在网络上畅行无阻。
总的来说,现政府对于网络霸凌资讯的宣传力度和对网络用户的保护工作做得不够全面。生命可贵,大家在上网时应谨言慎行,也许你无心评论的一句话,会成为压死屏幕对面陌生人生命的最后一颗沙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