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茗豪(本会实习生)
一些有关霸凌主题的文章或戏剧将施暴者犯罪的原因归咎于想取得父母的注意,笔者认为这是不正确的。父母或长辈忙于工作从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爱,绝大部分缺爱的孩子并不会为了所谓的“博取父母的关注”而在外对他人施暴,反而会讨好或迎合他人以此获取别人的关心。
笔者小时候最怕的就是父母的打骂,为了避免这顿不必要的皮肉之苦,笔者会好好约束自己,不让自己在外闯祸。在笔者看来,那些施暴者施暴的真正原因在于小时候没人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导致他们不必担心被发现的风险和打骂,亦或是受父母长辈的影响生活在“暴力决定一切”的家庭环境,简言之就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时间一长,实施暴力便会发展为他们难以改正的恶习,因此笔者对那些“为博父母关心而霸凌他人”的观点持不信任看法。
言语霸凌
校园霸凌不等于校园暴力,校园暴力只是其中之一。比起肢体霸凌,校园中的言语霸凌事件似乎更加常见,以至于有些受害者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正遭受霸凌,只当作是同学之间正常的玩笑罢了。在笔者看来,言语霸凌比前者所提的肢体霸凌更加高级,因为当事人无形中受到的伤害无法成为指证施暴者进行语言霸凌的证据,且这类霸凌的对象并不是固定的。很多时候,受害者明明就对于他人所谓的“玩笑”感到十分不适,却又碍于同学之间的“玩不起”而选择一再降低自己的底线,忍耐直至最后让抑郁症找上门来,甚至亲手了结自己的生命。中国一名周姓男子就因儿时外表看似女生遭身边同学言语霸凌及排斥,长大后仍走不出阴影最后自杀身亡。
身为父母应多关心孩子们在校园的情况,自小就向他们灌输不欺负人,也不被人欺负的思想,避免陷入校园霸凌的沼泽中;老师也应对学生们一视同仁,对班级边缘化的学生给予多一些的关心。重要的是,身为朋友,在校园中发现同学遭受他人霸凌,最适当的做法应是倾听他们的诉苦并鼓励他们去告知长辈或老师寻求帮助,让他们为自己讨回公道。为了保护好友擅自向师长报告可能导致加害当事人,对于受害者而言他们也无法取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