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劳越诗巫中医发展历史印记》
(一)前言
1.1中医师公会成立的远因:
1.1.1 早在三千多年前,在殷商时代发现的甲骨文中就有中医对妇科,妇产, 产后病有著祥细的记载。 因此,中医在那么遥远的年代,就已非常的发达,对当时中华民族的繁衍事业作了很大的贡献。中国今日有这么大的人口,而且经济突飞猛进并不是偶然,它与中医确有密切关係。
1.1.2 中医第一部古典医学巨著为西汉末年的《黄帝内经》,这部医学著作有了明确的记载,如病因,病机,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其在人体解剖的基础上,记载了人体的骨骼,血脉的长度,内脏器官的大小,容量等等。
1.1.3 其后,在东汉末年,即公元前三世纪左右,人称医圣的张仲景著了《伤寒杂病论》,它为中医临床确立了辩证论治的体系,成为后代临床和方剂学的基础。 在外科方面,也是东汉末年的杰出医学家华陀,首创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汤》,并进行剖腹的外科手术。 随后,百家学说充实了中医的内容,到了清朝,再加上代表医家叶天士的温病学内容,中医疗效大受人民的信任与爱载,其盛名犹如日中天。
1.1.4 然而,在中医的不断发展中,确也受到了不断的干扰,特别是在中国清朝末年过度到中国国民政府时代,中医受到了强力的阻碍,这主要是出于一些留洋回国的大学生,他们不择手段地欲催毁中医而要提高本身的地位。 但几经风雨,中医不但未被消灭,而且还百花齐放,,甚至传播到如日本,韩国,远至非洲,东南亚,欧洲,美国等地。
1.2 诗巫中医公会成立的近因:
1.2.1 在1899 年中期,黄乃裳公,中国福州闽清县人,南游马来西亚时,耳闻砂劳越拉者查理士布洛克,欲带近中国华工到砂劳越内陆的拉让盆地垦荒。于是,黄公就前来并深入内地至加拿逸,为期十三天。 经探访,他非常满意这裡两岸的肥沃土地。 于是乎!他就前往古晋与拉者达至协议,把首批1000个福州华工带进来,随后,又来了许多包括其他籍贯的华工。 当时这裡是一片荒芜,疾病丛生,在劳动中,病死了许多人。因此中医开始在保健抗病方面就像早期战国时代扮演著重要角色,为华工的健康与繁衍提供了不可抹灭的贡献。 于一九四零年四月二十七日,正逢天时地利,由许华翔领导下,一个以“诗巫国医联合会”为命名的公会正式诞生。会所设于诗巫市,爱莲街榕桥俱乐部后段。
(二)诗巫国医联合会面面观
2.1 一九四零年四月二十七日,一群先锋队员,基于维护中医盛誉与保护病黎的利益为前提,众志成城, 成立了《诗巫国医联合会》,共有会员42人。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为难得。 仅因这是砂劳越诗巫中医公会的开山鼻祖,有必要列下会员芳名,作为历史一个交代:
林幼衡,王星辉,张伯仁,许华翔,周锡萱,姚峭嶔,黄亮贤, 郑大犹,黄为森,黄仲楷,陆紫铨,鄢幼芝,黄希江,刘伯敬,刘仰安,林心樵,黄乾宏,江春霖,黄钦松,林温雅,丁文琦,罗星耀,黄信坚,罗宝瑜,刘敦章,刘寿林,刘耀西,黄家桃,黄仁富,刘本超,王继增,丁兴洋,张建屏,黄秀和,张史铭,官启济,邱治安,许庆廉,馀达成,杨良藩,许伟如,李定森。
2.2 第一届国医联合会理事会芳名如下(1940年):
主席:许华翔, 副主席:王君星文书:鄢幼芝, 财政:郑大犹, 总务:张伯仁,交际:姚峭嶔, 医务总长:刘伯敬, 黄仲楷。
第一届《诗巫国医联合会》全体职员留影(1940年)
2.3 “ 国医联合会”的分解
2.3.1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即在1943-1945年间日本南侵,由于诗巫沦陷,经济活动停滞不前,国医联合会于1943年解散,停止了会务活动。国医公会就此一蹶不振,从此销声匿迹。
(三)后日本战领时代
3.1 诗巫中医公会的诞生:
1945年日军战败,万事待兴,像雨后春笋一样,几位德高望重的医师,重新备案,因而一个脱胎换骨的《诗巫中医师公会》正式于1946年成立,座落于诗巫的海墘街。在姚峭嶔医师与一些同道歇力支撑下,终于中医在诗巫恰似“柳岸花明又一村”,走出了一条鲜明璀璨的道路。
(四)唯一中医学校(夜校)成立的因素与影响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成立,因而中国向外移民的门户就这样关上。 基于此,不但普通人民向外南移有困难,有学之士的离乡背井更是雪上加霜。 鑑于恐怕中医对传承衣钵方面会陷入窘景,诗巫一些中医师在1960年初就蕴酿筹备中医学校(夜校),笠年,于1961年一间中医学校在当时第三省教育厅长鲁滨逊协助下,获得官方批准成立了,并进行招生,共录取二十位高,初中优良成绩学生。 校址为诗巫中华路,后迁移到布律克的晦庐,由姚峭嶔医师主持校政兼内科导师,何子奇教务与针灸导师,张伯仁内科导师,黄圣坚外科导师,丁文琦任董事长。 当时的经费全由诗巫药商公会所提供。 第一批学生共十六人在1963年6月20日毕业,并进入社会悬壶济世。无奈“天有不测风云”,基于师资青黄不接,中医学校终于第一届学生毕业后不了了之,不再招生,实为可惜。
1963年6月23日全体毕业生,导师,教育厅长,督学在毕业典礼后留影
(五)中医公会屡次易名:
5.1 于1976年,基于政府欲加强地方行政管理,把诗巫省,原包括泗里街,加帛县分化成为第三,六,七省。基于此,“中医师公会”易名为“砂劳越诗巫第三,六,七省中医师公会”。原址在诗巫夏延路二号。随后又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即1994年又更改为“砂劳越,诗巫,泗里街,加帛省中医师公会”至今。
(六)购买新会所的构思
6.1 诗巫市座落于“吉林倪”路的“中华总商会”经顾问拿督张仕国的一番心思改革后,会所堂皇壮丽,成为诗巫人的骄傲。 拿督鑑于许多小公会未能购买会所,于是把会所二楼改成许多办公室并出售给小公会,让他们都有了遮风避雨的好空间。我们中医公会,因会员不多,这种设想恰到好处,于是于1999年主席俞成惠就动员买下位于商会第三楼左边的一间办公室为会所。
(七) 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医师素质的提高
7.1 由于中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并在九十年代后期的全面向外开放,而走上市场经济后,有许多有抱负的年轻与有志之士都负笈中国各大学升造,所以臻至二十一世纪初期,就有许多有本科或学士学位的中医师回国为病黎服务。 中国中医的训练是有组织优良的大学与高素质的课程,理论有其独特的地方。 同时所有中医学生必须通过临床实习,经临床考试及格才能毕业包括理论考试。
(八) 文化街义诊
8.1 经几代人的披荆斩棘,诗巫中医公会已是组织良好的公会。从第二届婆罗洲文化节开始,即2003年,中医师公会的中医师们都派员在“文化街”设“中华医馆”为病黎义诊,响应非常好。
文化街是位于“诗巫广场”边的一条柏油路,“中华医馆”踏踏实实在这里扎起根,他不但有古朴盎然的字号,同时弘扬了中华文化的特色。中医疗效好,中医可以信赖。 “中华医馆”为学术组主任王伟琪医师设计。
主席俞成惠医师,秘书长林秀儒医师与几位义诊医师,财政许庆敏医师,总务王启强医师,副总务何承恕医师以及张兴杨医师在“中华医馆”前留影